1. 茶树原产中国,为多年生常绿木本。
2. 依加工和发酵程度,分绿、红、乌、白、黄、黑六大茶类。
3. 茶多酚抗氧化,咖啡碱提神,茶氨酸安神。
4. 春茶质优,夏茶苦涩,秋茶香,冬茶少。
5. 高山茶因温差大品质佳。
各类茶
绿茶(不发酵)
6. 西湖龙井: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7. 碧螺春:卷曲如螺,有花果香。
8. 信阳毛尖:细圆光直,味浓醇。
9. 六安瓜片:无芽无梗,单片叶制。
红茶(全发酵)
10. 祁门红茶:有“祁门香”,世界高香之一。
11. 正山小种:红茶鼻祖,带松烟香。
12. 滇红:大叶种制,滋味浓强。
乌龙茶(半发酵)
13. 武夷岩茶:有“岩韵”。
14. 大红袍:武夷岩茶代表。
15. 铁观音:有兰花香。
16. 凤凰单丛:花香多样。
白茶(微发酵)
17. 白毫银针:单芽,满披白毫。
18. 白牡丹:一芽一二叶,似花朵。
19. 寿眉:原料粗老,产量大。
黄茶(轻发酵)
20. 君山银针:芽头肥壮挺直。
21. 蒙顶黄芽:黄茶珍品。
黑茶(后发酵)
22. 普洱茶分生熟,熟茶渥堆发酵。
泡茶与品鉴
23. 绿茶宜80 - 85℃水冲泡,忌焖泡。
24. 红茶用90 - 95℃水,可清饮或调饮。
25. 乌龙茶需沸水冲泡,闻香注重盖香。
26. 白茶新茶清爽,老茶醇厚。
27. 黄茶用85 - 90℃水,口感醇厚。
28. 黑茶耐泡,可煮饮。
29. 品茶先观汤色,再闻香,后尝滋味。
茶历史与文化
30. 茶起源于神农时期,作药用。
31. 唐代陆羽著《茶经》,茶文化兴起。
32. 宋代斗茶盛行,建盏为斗茶名器。
33. 茶马古道是古代茶贸易通道。
34. 日本茶道受中国茶文化影响。
茶与健康
35. 茶能提神醒脑,抗疲劳。
36. 适量饮茶有助于降脂减肥。
37. 茶对防龋齿有一定作用。
38. 失眠者睡前忌浓茶。
茶叶保存
39. 茶叶应密封保存,防氧化受潮。
40. 绿茶可冷藏保鲜,延缓变质。
41. 普洱茶在通风干燥处可长期存放。
茶具
42. 紫砂壶透气保温,适合泡乌龙茶。
43. 盖碗冲泡方便,适用多种茶。
44. 玻璃茶具可赏茶汤茶形,宜泡绿茶。
茶礼仪
45. 茶席布置忌杂乱,求和谐。
46. 斟茶七分满,以示敬意。
47. 奉茶先客后主,先长后幼。
特色茶
48. 茉莉花茶:茶引花香,以增茶味。
49. 苦丁茶:滋味苦后回甘。
50. 老鹰茶:有特殊樟科植物香。
茶产地
51. 浙江产龙井等名茶。
52. 福建产铁观音、大红袍等。
53. 云南产普洱茶等。
54. 安徽产黄山毛峰等。
茶功效误解
55. 茶不能替代药物治病。
56. 浓茶并非营养更丰富,还可能伤胃。
茶科研
57. 科研探索茶成分新功效。
58. 研究茶叶优质栽培技术。
茶产业
59. 茶产业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
60. 茶文化旅游渐兴,助茶产业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资质,配资平台股票开户,配资炒股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